尽管马华屡受 “未能捍卫华裔权利”甚至出卖华社的挞伐,丢失华社的支持,但马华丹州主席蔡福光提醒,在大马多元社会,任何族群都不能奢望成为“全拿”的赢家。
他认为,各个族群只能达成自己部分的诉求,然而行动党却不正视这一现实,提出过于大胆与不切实际的竞选宣言。
蔡福光(下图)也是马青副总团长。他昨晚参与隆雪华堂所主办的“巫统大会后的政局”线上座谈时坦言,大部分华裔选民如今的确倾向支持马华的宿敌——行动党。
他解释,这一方面是由于华社认为马华无法制衡其国阵盟党巫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行动党忽视大马的多元社会现实,许下无法兑现的诺言,误导华裔选民。
“这个国家是多元社会,巫统反映马来人的声音、马华反映华人的声音、国大党反映印度人的声音。”
“各族的诉求无法全都获得满足,因为我们需要共享(资源)。因此,我们非常需要相互容忍(toleransi)。”
“马来人所要的,无法都得到满足;华人所要的,我们无法都满足;印度人所要的,也无法都满足。我们只能各取一些。”

大诺言无法兑现
蔡福光随即话锋一转,批评行动党为选民许下各种承诺,即使这些事可能无法实现。
“但对行动党而言,他们却可以给出各种承诺。这是我不认同行动党之处。”
“他们乐于、他们敢于给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竞选诺言。”
“我想这是行动党与马华的区别,但那也是各自的政治策略有别。”
蔡福光补充,自己并不将敌对的行动党视为“恶人”,仅仅是在政治意识形态上有所分别而已。
除了蔡福光,另外两名主讲人是代替巫青团长阿斯拉夫出席活动的巫青执委法兹米(Fadzmel Fadzil)、民政党总秘书麦嘉强。
希盟乃“殖民者”?
针对敌对政党的态度,麦嘉强(下图)则措辞强烈,多次形容前朝希盟政府是“殖民者”(penjajah)。
“我想回溯历史,即希盟殖民马来西亚的22个月,”他随后冷笑说:“我用的字眼是‘殖民’,而非‘治理’。”

接着,麦嘉强又再次警告,巫团割席导致国盟政府不稳定,希盟可能因此乘虚而入,找到机会再次“殖民”马来西亚。
麦嘉强没有解释,为何选择以“殖民”来形容希盟的执政,但他举例,希盟执政有种种弊端,包括希盟政治人物所涉及的贪腐案件遭撤控、槟州政府的发展计划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等。
当主持人兼隆雪华堂执行长王维兴询问其他主讲人,是否同意“希盟殖民”的说法时,法兹米表明自己并不同意这一用词。
法兹米说:“我不太同意殖民这个词汇。我们是民主国家,那也是民选政府,并非殖民。”
民政失望巫团割席
另一方面,麦嘉强表示,若巫统、土著团结党和伊党若能联手,则那将是个潜力十足的政治联盟,而巫统如今与团结党“割席”的决定,让他非常失望。
询及民政党为何选择与国盟而非国阵结盟时,麦嘉强抱怨,民政党在上届大选因为“内部政治问题”而败选。
他控诉,新邦令金国席下的两个州议席马什(Machap)与拉央拉央(Layang layang)皆是由国阵候选人胜出,惟前新邦令金国会议员梁德明捍卫那里的国席时却败选。
他说,当时有人试图从中作梗,要排挤民政党。选后,民政党也因为一席未获,只好退出国阵。但是,民政党之后相信需要有强大的马来政党为盟友,因此选择加入国盟。
梁德明是前民政党总秘书,他自2008年之后,曾任两届新邦令金国会议员,但在2018年的大选中败给土著团结党候选人马智礼。

转载自:《当今大马》
https://www.malaysiakini.com/news/5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