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慕尤丁为首,巫统、伊党和土著团结党三大马来政党为轴的国盟政府上台执政,社运工作者提醒,人民此时不应轻易受人所煽动,以免沦为国盟内部团结的工具。
净选盟执行总监叶瑞生昨晚在论坛主讲时点出,国盟政府有内部利益矛盾,因而是个非常不稳定的政权,而它预计将透过塑造“共同外敌”来维系和巩固内部团结。
“国盟是个非常不稳定的政权,权力是维系政权的粘合剂。利益当前,他们或仍可以维系一起。第二个能让他们维系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制造共同的外敌,达致巫统、土著团结党及伊党的内部团结。”
叶瑞生警惕,巫统、土著团结党及伊党极可能继续操弄族群课题,并以行动党为打击目标。
他列举说,ICERD公约签订、宗教师扎基乃克是否遣返、爪夷文教育、统考承认等巫伊联手操弄的课题,并指国盟的马来政党料也会继续这样的招式,以巩固马来支持率。
马华国大党或仅配角
叶瑞生续说,虽然国盟政府之中包含了马华及国大党,但预计这两党只会沦为配角,这两个政党若要代表少数群体争取权益挑战极大。
他提醒,国盟政府执政之下,人民必须避免陷入族群对立的情绪,以免陷入了保守政权的陷阱,沦为他们巩固马来支持率的工具。
“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要如何争取一个公平、民主和自由的社会,同时不要掉入马来人对抗非马来人的这种游戏,进而巩固了这个保守政权呢?我想这将是我们面对的最大的挑战。”
叶瑞生是于昨晚在隆雪华堂参与题为“希盟垮台后,我们要怎样的政府?”论坛时,分享上述观点。这场论坛由隆雪华青及雪隆福建会馆社经委员会联合举办,现场吸引近百人出席。
除了叶瑞生(下图左)之外,另外两名主讲人为时评人蓝志峰及人权工作者黄业华(下图右),论坛主持人则是隆雪华青理事黄彦铬。
从多元角度思考问题
论坛中,数名观众的提问皆围绕在“我们华人”的权益问题,有者则担忧马华缺乏民意基础,难以在新政府中造福华社。
黄业华回应时则提出,人民应学习跳脱族群本位思考,以少数群体的身份出发关心及同理其他弱势,从更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国家社会发展。
“我的身份不仅是个华人,我还其他的身份,包括我是一个摩托车骑士。如果今天有个国会议员他可以捍卫摩托车骑士的权利,我可能就会支持他。比方说,马路坑坑洞洞修补不好,出车祸我怎么办?”
“华裔在这个国家作为少数族群,我们其实有更大的责任去理解其他少数群体的困境,有责任去关心比我们更少数的群体,包括印裔及原住民社会。当若有政治人物不止关心华裔,而是关心各种弱势,我们就应该去支持。”
同时,他也提醒,人民必须反思政治外包的心态。因为国家发展方向并不应该只是透过选票的政治委托,就全权交由政党去负责。
民主深耕比上街重要
喜来登政变爆发以来,民间数次发起街头集会表达抗议和不满。黄业华则在论坛上点出,人民或许不必急于上街示威,反而更应着重意识形态的知识讨论及民主深耕。
“马来西亚整个土壤都很贫乏,即缺乏思想家,也缺乏真正做出有见地的研究之学者,也缺乏真正深耕社会运动者。”
“我们必须摸着石头继续探路,我认为我们不要这么快去上街,我们要多搞一些读书会,增加我们的知识。”
他认为,马来西亚的政治运动多年来缺乏意识形态支撑,街头运动也缺乏意识形态来勾勒理想版图,而此事需要人民积极地反思。
“社会运动背后的动力是什么?那个东西基本上是个意识形态,意思就是身为社运分子,你想要一个怎样的国家?你有个理想的社会雏形,然后默默地去推动。”
“这个东西,我相信马来西亚自从马共的年代以后,已经是长期缺乏系统性地培养及努力朝向某个方向去做。
“这东西值得我们去反思。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要做个共产主义者,而是意识形态的力量是很重要的。”
反思对政党过度期待
黄业华认为,理想社会的模样应该由草根人民自主地思考勾勒,并加以推动实现目标,而非过度依赖政党主导改革运动。
“今天,我会觉得我们的政治策略及方向,都缺乏了意识形态的支撑,我们把所有的责任寄托在政党身上,我们觉得这些事情应该让政党去讨论,应该去什么方向就让他们带领我们。
“我们认为光靠投票,买一张票他们就带我们到理想社会、天堂。然而,当他们实现不了的时候,我们就很沮丧,上街吗?人家说民主死了,你就跟着去,但我们没有深刻地思考,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社会。”
他续称,其实希盟的公正党及行动党也并没有扎实的意识形态基础。
“公正党只是围绕安华所承受的不正义所组成,他们是根据安华的一些想法和政策;行动党则基本上是以华人权益为基础,包装成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
他认为,马来西亚人民若想要打造一个具有意识形态基础的政党,或许应从阶级或环保角度,发展出面向全民的政党。
民主进程的日常积累
黄业华也强调,民主运动的意涵并非只是五年一次的选票政治外包,人民在非选举期间亦可透过多种管道促进社会的进步,参与草根公民团体贡献力量即是一种方法。
“民主不是从天而降的,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不止是投票而已。大家若有时间可以多参与公民组织活动,去一点一滴地实践理想。”
“两年前,我去读希盟宣言,其实写得很不错。我相信他们是咨询了很多公民组织写成,这些公民组织的诉求是哪里来的?是草根组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断地捍卫弱势群体权益的工作中演化出来的诉求,最后才变成了政党的政策。”
“你如果没有这些草根组织及公民团体的工作,你没办法把基层人民的要求反映在政党的政策里,你也无法透过政党的平台去实现。”
黄业华认为,透过知识讨论探寻具有意识形态支撑的理想社会雏形,并以实际的民主深耕缓缓推动改革,壮大公民社会监督力量,才是打造理想社会的良好途径。
转载自《当今大马》
https://m.malaysiakini.com/news/51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