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激荡营于11月18及19日,一连两天在汝来的英迪国际大学举行,主题为“承前启后,迈向公民社会”,参与者共48人,密集参与讲座课程与讨论,课余还参与了团康游戏,充分发挥了友爱团结精神,为今后的组织工作累计了丰富的集体创造智识。

本堂会长拿督黄汉良在开幕词《与时俱进谱新篇》中指出,第33届董事会认为大会堂应该走在时代的前端,做个有特色的大会堂,在权势面前说真话。大会堂应该以更大的视野,以跨州、跨国的思维组装自已,关注时事,必要时参与各州及周边地区和国家的正义活动。

他称,大会堂的董事必须明确了解董事的责任和权益,对社会、对国家更要有使命感,真正做到与华社和广大人民风雨同舟、当仁不让。这次活动的重要目标,就是秉持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创新篇的精神,推展多元文化,迈向公民社会。

营会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包括六个讲座以及四个小组讨论。前者有:前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ASLI)公共策略研究中心主任林德宜博士德珠江“企业股权分配学术报告与民间参与策略”、著名时事评论人李万千剖析“现今政治形势与展望”、著名时事评论人孙和声分析“现今大马经济发展模式检讨及其转型”、本堂执行长陈亚才谈“承先启后话华堂”、本堂董事黄进发谈“公民社会”、本堂署理会长陈友信谈“新时局中的华团方向——从民间社会到公民社会”。

陈友信在其专题演讲中指出,为了更迅速催化公民社会的形成,华团有必要尽力建立多元开放的社会心理; 而多元开放的公共媒体及开创更多的公共议论空间,则成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他称,华团不必以大一统的心态强求组织形态的硬性结合,宁可以议题整合,如有需要可依据议题理念召集个别团体参与特定委员会。华社应是服膺于理念领导,杜绝对权威领导,任何团体都有权利针对时事和公共议题召集交流会,以进行理性沟通。华团的出路,在于将华人意识提升为公民意识,积极结合包括其他族群团体在内的各方力量,以推展公民社会。

另外,小组讨论部分则分为四组,分别检讨本堂过去行动策略与机制,并提出未来可能的新政策与策略。四个组分别为:(1)华团的行动策略及机制、(2)雪州公民的愿景、(3)中文公民社会的资源整合,以及(4)华团走出安逸地带(comfort zone)与惯性区域(Habitual Domain)。各小组政策建议将呈交给隆雪华堂董事会,作为规划未来工作方向的参考。

激荡营主席谢春荣为营会作全场总结时指出,主讲人不约而同地认为种族主义是政经文教的主要矛盾,而大马公民社会在种族主义及及宗教矛盾冲击下,时大时小,时强时弱,因议题而异。过去,华团力倡多元主义,但这项号召在现阶段多数时候,似乎还处在闹单恋状态,尚未得到其他族群充分及全力的配合。

他称,华团被认为是公民社会的组成部分,但在数千个华团之中,扮演公民社会角色的并不多。隆雪华堂过去为此作了不少努力,今后在定位和角色扮演方面,将继续作为资讯与公共教育的传播者、观念与舆论的倡导者、权益及价值的维护者、资源与民意的整合者,以及咨询与服务的提供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