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来自雪隆地区的会员代表、董事同仁,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能够与大家相聚一堂,共赴这场属于隆雪华堂的年度会员大会,我深感欣慰与感激。在此,我谨代表隆雪华堂,向各位与会的会员团体代表们致以最诚挚的欢迎与谢意。你们的到来,不只是履行责任,更展现了对隆雪华堂一如既往的关心与支持,正因为有大家持续关注堂务的发展,积极参与各项事务,我们才能在变动的时代中砥砺前行,硕果满满。

提升硬体,解决门牌税露曙光

三年来,我们一方面持续推动各项会务之余,另一方面着手改善硬体设施,朝着更现代、更具包容性的多用途空间迈进。

大会堂建筑落成于1934年,迄今已矗立在这个城市逾90载,有鉴于大会堂建筑的硬体设施已不堪使用,我们全面启动修缮计划,逐步改善本堂老旧设备与空间条件。包括更新礼堂音响和隔音系统、全面翻新会所外墙油漆,厕所翻新并完成新电梯安装,方便年长者及行动不便者通行,使本堂空间更加人性化与无障碍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三楼青年孵化中心的装修工程已完成,该空间旨在扶持独立青年组织及非政府团体,作为青年公共事务实践与创新思维培育的基地,延续本堂在青年领域的公民精神传承。目前,正待使用指南拟好后,接下来将陆续招揽志向明确、理念多元的青年组织入驻,让孵化中心成为孕育青年行动力的基地,也成为本堂与新一代建立持续对话的桥梁。

针对延宕多年的门牌税问题,我在此欣喜地报告,本堂终于迎来解决方案的曙光。在蕉赖区国会议员YB陈国伟协调下,本堂与吉隆坡市政局(DBKL)展开会谈,DBKL应允予以本堂一定的税务折扣,最终达致分期偿还方案。自2025年至2028年,本堂将按月缴付RM18,100,用以清偿过往与未来四年的门牌税数额约87万令吉。本堂地契将于2034年到期,此举为后续处理地契延展奠定基础。更多详情,待会总秘书陈松林会在稍等再为大家详述。

改革停滞,制度原地打转

各位,

2022年联合政府上台以来,社会各界普遍寄望首相安华能够展现更清晰且有力的制度改革意志,逐步纠正过去长期累积的体制弊端。尤其在肃贪方面,首相安华曾在甫上任的记者会就公开对外承诺,绝不容忍贪污与滥权现象,令不少人对改革抱有希望。

然而,时至今日,这些承诺大多停留在言辞层面,体制改革的实际进展却举步维艰,核心结构未见松动。反贪机制依然缺乏独立性,制度透明度不足,对权力的问责机制未能建立起实质效力。

在沙巴州政府部分州议员涉及贪污案中,吹哨人依旧没有受到法律保护,揭发者艾伯特反成被主要提控对象。此外,沉浮16载的赵明福案件仍悬而未决,乃至到近期女商人林芫在接受调查途中无故失踪,种种事件凸显反贪会在保障调查人安全与独立问责机制上的严重缺失。相较之下,体制对特定人物的维护反而更为迅速,公众对反贪机构的信任正逐渐流失。

体制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正因如此,首相安华主导的联合政府,理应展现更高的制度自觉与政治责任,其中之一便是主动卸下首相对任命反贪会主席的特权,交由国会特委会处置人事安排。

同时,对以上所述的种种在接受反贪会调查过程中遭遇失踪与死亡的案件,政府应给予执法机构特别是警方更多的办案独立性,并设下明确时限,向公众作出清楚交代与全面的司法调查。唯有展现出还原真相、追究责任的政治意愿,社会才可能重建对国家治理的基本信任。

伊斯兰姐妹会案件裁决意义

日前联邦法院一致裁定,撤销雪兰莪伊斯兰教理事会于2014年将伊斯兰姐妹组织(SIS)列为“异端”的伊斯兰裁决(fatwa)。这项标杆性裁决具有重要的宪政意义。

首席大法官东姑麦蒙指出,根据《联邦宪法》相关条文,伊斯兰裁决的适用对象为信奉伊斯兰教的个人,并不包括如伊斯兰姐妹会的组织。换言之,雪兰莪伊斯兰教理事会无权将其裁决施加于伊斯兰姐妹会,更无权据此对法人组织进行限制、取缔或舆论封锁。

回顾2014年,该项伊斯兰裁决曾授权当局扣押伊斯兰姐妹会出版物,封锁社交媒体平台,甚至呼吁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介入监控。此类举措超越了宗教管理的合理界限,也对组织的表达自由、结社自由构成实质威胁。

隆雪华堂作为推动多元、民主与公民权利的公民社会组织,对联邦法院的裁决表示欢迎与肯定,也对伊斯兰姐妹会多年来捍卫法律程序与自主空间的坚持,致以声援与敬意。

马来西亚作为多元社会国家,需要我们共同面对的是:一个社会能否求同存异,容纳不同的光谱,能否在法治之下允许不一样的声音,让宗教自由与结社自由在清晰法理框架下并存。对合法注册、依法运作的组织,不应因其观点与主流不同,就被视为威胁或异端,更不应成为当权者打压的对象。

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各位,

教育部长法丽娜近日指出,教育部将在来临的7月向国会提呈《1996年教育法令》修正案,旨在完成修法,强制国民接受教育至17岁,确保人人完成中学教育。在此之前,政府于2002年修法明确规定国家义务初级教育,并于2003年开始实施小学义务教育。

然而,仅有法令修订,事实上却无法弥合制度实践中的种种落差。根据人权评量倡议组织(HRMI)于今年发布的评估,马来西亚政府在保障国人的教育权利方面,整体得分仅为67.5%,在东盟十国中位列倒数第三。尽管我国在小学与中学阶段的入学率已突破九成,但这项评分却揭示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教育普及率背后,教学资源分布严重失衡,城乡落差依然明显,入学标准参差不齐、教育质量的不一致、弱势群体的教育权被边缘化等等问题,依旧广泛存在。

我们期待这项修法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国家不应仅满足于“强制教育”,而应更进一步落实““有质教育”与“公平教育”,让每一位国民无论身处何地、出身何阶层,都能在教育制度中找到获得获得充分支持,发展潜能,尤其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当下,科技应用与技能培训必须与人文关怀教育并存,理解社会复杂性、建立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情绪管理与关系建构的能力。

百年初启,迈向新章

各位,随着本届董事会三年任期在会后正式届满,大会也将进入选举环节。站在这个节点回望,三年的时间不算长,但足以让人铭记许多同道者的身影。在这段旅程中,我深知,所有进展与成果,皆非一人之功,而是仰赖各位会员团体的齐心协力与坚定支持。你们的参与,不只是组织程序上的履责,更是隆雪华堂之所以能持续前行的真正动力。

展望未来,隆雪华堂仍将肩负其在公民社会的角色,继续各项议题上守望发声、串联社群。隆雪华堂如何走得更远、更深、更具影响力,仍需仰赖各会员团体一如既往的投入与托举。

希望新的领导层诞生后,我们都能继续并肩,让隆雪华堂持续站在公民社会的前线,不只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的参与者。好的,我就说到这里,谢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