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迎来本届国会的第2次政府首脑更迭,民众普遍认为防疫治理和经济复苏乃第9任新首相的重中之重,其他政策事务如体制改革待疫情结束后才来落实。我们认为,政府的防疫治理和经济复苏计划不能缺乏民主的监督,公共问责,资讯的自由和透明化,否则新首相或将重蹈覆辙,以防疫为由瘫痪议会民主和限制表达自由,滥用恶法打压异议,加强控制媒体和钳制舆论。
事实证明,政府滥用法律限制表达自由,瘫痪议会,骚扰社运分子、媒体和律师无助于控制疫情,也不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我们主张,防疫与民主没有冲突,防疫的措施应该是以医学和科学为根据,以及与尊重民主原则结合,而非先于政治考量、言论审查或强权统治。
我国第9任首相在今日宣誓就职,我们一众大专与青年组织要求新首相在百日内落实以下诉求。
1.废除紧急状态下通过的所有紧急条例
在前首相慕尤丁的劝告下,国家元首在今年1月12日御准政府宣布紧急状态至今年8月1日。在这段期间,一共有6项紧急条例在紧急状态下颁布,包括动用国家信托基金、严打假新闻、个人罚款上限至1万令吉等。联邦宪法150条款(7)节阐明,紧急条例将在紧急状态解除起的6个月期限届满失效,除非提呈到上下议院通过废除。国盟政府未能在7月国会废止所有6项紧急条例,劝告国家元首废除紧急条例的流程亦无法完成。因此,这6项紧急条例至今依然有效。我们要求新首相在9月国会会议中提呈动议,以辩论及废除紧急法例。
2.落实18岁投票政策和自动选民登记制
18岁投票政策和自动选民登记制是我国所有政党在2019年7月修宪案中一致同意通过。今年3月,选委会以疫情影响准备工作为由,展延18岁投票政策和自动选民登记制至明年9月1日落实。此宣布引来在野党与民间组织抨击,尔后,时任掌管法律事务的首相署部长达基尤丁今年5月保证,政府会尽量按照原定计划,在7月落实这项政策。我们认为,18岁投票政策无须延宕,新首相有责任在今年内落实此政策。
3.透明化疫情相关的数据和资讯
即便宣布紧急状态及实行多次的限行令,我国的疫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陷入不受控的状态之中,加护病患人数和死亡人数不断飙高。国家领导的抗疫政策面临严重的信任赤字(trust deficit)。无论如何,抗疫需要全民配合否则注定失败,因此,政府有必要重建大众的信心,而其中的关键便是透明化疫情相关的详细数据和资讯,当中包括依据年龄层、性别、是否患有共病症、接种状态,以日常单位更新检测类别和人数、确诊病例、加护病例、死亡病例及送院前死亡的病例等数据。同时,政府必须依据各地区,告知民众有关医院的容量、入院率、加护病床占用率、医务人员与病患的比例、医疗器材与病患的比率等数据。任何与疫情相关的资讯应交由总指挥中心发表,避免资讯混杂或出现偏差,加强抗疫政策的连贯性,也方便非政府单位的医学专家能够集思广益,为全国抗疫献策,从而重建公众信任。
4.为医院添购足够的医疗器材、病床、增建暂时性加护病房和医院
马来西亚的疫情不断恶化,每日确诊病例、加护病患人数、死亡人数只增不减,大马的医疗系统正面对巨大压力,濒临着崩溃的状态。全马中央医院更出现爆满的情况,疫情重灾区之一巴生中央医院病床占用率达154.73%,送院前死亡的病例(Brought-in-Dead)也大幅度增加。由于医疗器材、病床和医务人员不足,医院甚至出现病患必须轮流共用氧气筒,坐在医院走廊等待就医。此现象也蔓延至巴生谷外的医院,如槟城和霹雳的加护病房床位占用率已突破100%,各占104%和111%(截止8月14日)。政府必须立即增加医疗拨款,与公民社会、私人诊所和医院展开合作,调动并增加医务人员的人力资源、添购更多的医疗器材和病床,扩建新冠病毒专用的暂时性加护病房和医院,以减缓医疗系统压力。
5.成立警察独立投诉与行为不检委员会(IPCMC)
多年来警队恣意骚扰、恫吓社运人士及异议者,侵犯公民权利,皆因缺乏实际的监督和制衡机制。疫情期间,警方延续腐旧模式,援引多条恶法逮捕和拘留发起抗议的社运份子,批评政治人物的网民。唯有成立政治独立并拥有执法权和惩戒权的IPCMC才能有效根除警队里的弊病,挽回公信力。我们促请政府应拿出政治意愿,成立IPCMC,落实警队改革。
6.朝野议员同等拨款
国阵执政时期,在野国会议员完全没有拨款。希盟政府上台后,虽在野议员获得拨款,但朝野国会议员所获拨款不相称。喜来登行动后,国盟政府延续拨款不相称的做法,却引起在野希盟议员的反弹。我们认为朝野国会议员应该获得同等的选区拨款,选民不应因支持不同的政党受到惩罚。正值对抗严峻的冠病疫情时期,新首相应该拨放与执政党相同的拨款,给在野党议员的选区,以便议员能够善用拨款协助抗疫、支援失业和收入中断的选民。
我国在第14届全国大选经历了首次的政权轮替,又在过去的1年5个月内经历2任首相因执政集团内部叛变而下台,而本届国会还有23个月的任期。我们提醒新任首相的施政必须与民主原则结合,否则来届大选必遭选民惩罚。
发起单位:隆雪华堂青年团(隆雪华青)
联署单位:
1. 吉隆坡暨雪兰莪河婆同乡会青年团
2. 马六甲中华大会堂青年团
3. 森美兰中华大会堂青年团
4. 吉兰丹中华大会堂青年团
5. 沙巴中华大会堂青年团
6. 雪隆社区关怀协会
7. 大马新学运联盟
8. 马大新青年
9. 马来西亚青年与学生发展组织柔佛分部
10. 博大前进阵线
11. 新纪元大学学院学生会
12. 优大青年之声
13. 稷下学社
14. Demokrat UM
15. Kesatuan Mahasiswa Universiti Malaya
16. Angkatan Mahasiswa
17. Undi18
18. Undi Sarawak
19. Malaysia Muda
20. GERAK (Pergerakan Tenaga Akademik Malaysia)
21. Persatuan Kebajikan Sosial Dan Pendidikan Progresif
22. Cahaya Society
23. PLUHO (People Like Us Hang O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