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南僑機工是1930、40年代,回中國抗日的南洋華僑,儘管他們當時的國族認同是中國人,當在滇緬戰場的付出也對二戰的結束有所貢獻,然後在英國殖民政府重返馬來亞、對馬共的忌諱下,南僑機工的事蹟漸被後人遺忘。

文:劉道南、盧觀英

編按:本文為馬來西亞隆雪中華大會堂主辦的「南僑機工紀念碑七七公祭典禮」,所發布的文章。「南僑機工紀念碑七七公祭典禮」主題為「反法西斯戰爭,謀求世界和平」,公祭典禮於2021年7月7日(星期三)上午10時線上舉行。

作者劉道南、盧觀英夫婦,是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與歷史工作者,長年在東南亞、中國大陸、台灣蒐集馬來亞抗日戰爭、南僑機工的史料,以及相關的口述歷史工作。 劉道南先生於2019年8月28日逝世,盧觀英女士仍居住於馬來西亞怡保市。

1938年底南洋僑領陳嘉庚發出第6號通知,號召南洋各國華族青年回國參加抗戰。義憤填膺的愛國青年踴躍報名參加南洋華僑機工服務團。 1939年2月18日第1批「80先鋒」開始,先後共有9批南僑機工3000餘人,遠赴雲南,經潘家灣訓練所受訓後,被分發到滇緬公路上的各大隊當駕駛兵或修車兵,運載軍事物資前往抗戰前線。

當年,由陳嘉庚創辦在新加坡出版的《南洋商報》,整年都在報導著各地籌賑會支援祖國難民的新聞。此外也相當詳細的報導各地機工報名、歡送、出發的盛事。新加坡與馬來亞掀起一陣愛國熱潮,華社民眾視回國抗戰是一件極為光榮的事。

1942年5月初惠通橋被炸斷後,南僑機工經歷了坎坷艱辛的歲月,熬過種種苦難,抗戰終於勝利了。然而3000多位機工,卻有三分之一犧牲在滇緬公路上,把生命獻給了祖國,永遠回不了南洋的家鄉。而滯留在雲南各地的機工,與當地的姑娘成了家,生兒育女,沒有返回僑居地。解放後,由於50年代的政治運動,60年代的文化革命,這些留在中國的機工,都與南洋的親人斷了聯繫,半個世紀以來無法聯絡見面。而南洋的家人​​,幾乎完全沒有兒子、丈夫、父親、親人的音訊。生死未卜,雙方都承受痛苦的煎熬。

這一段悲壯卻被遺忘的歷史,空白了超過半個世紀,直至中國1979年的改革開放政策,方被重新肯定。南僑機工才被定位為英雄。隨後,史料的挖掘、蒐集、整理、書寫、研究的活動,才陸續的開展進行。健在機工的赤子功勳,才被中國重視,獲得生活津貼,並獲頒獎章。而其遺孀也獲得津貼。文章、書刊、紀錄片也跟著刊行或製作。

1946年開始復員回到南洋各國的機工,在僑居地往往也是重回老本行:開車、修車或維修機械,默默地生活幾十年。沒有人記下他們的血淚生涯、英勇事蹟、奮戰經歷與赤子功勳的那一段光榮歷史。

如果說中國的南僑機工歷史空白,是由於國共內戰、50年代的政治運動,以及文革的浩劫所致,那麼南洋地區,特別是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有關南僑機工的歷史空白,主要就是與戰後殖民主義政府的政策密切有關,是當年的政治局勢所致。

AP_4012131175
圖為南僑機工駕駛的卡車,載著物資前往重慶。照片攝於1940年12月13日。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英政府一貫反華反共的政策

英殖民政府統治馬來亞幾百年,所執行的是高壓政策。除了採用分而治之的手法,在馬來族、華族及印度族三 大民族之間,製造猜忌和敵視,以分化民族間共同的反殖力量外,還特別對有著反抗傳統的華族,進行打壓與為難。華人社會建立起來的華文教育與華文學校,一直以來都在英政府的政策下掙紮生存。

馬來亞的英政府這一個反共的政權,認為反日、反英,都具有反抗外來統治的意識。即使在1941年底日軍入侵馬來亞,到1945年8月施行黑暗統治的3年零8個月時期,英政府與由馬來亞共產黨領導的「馬來亞人民抗日軍」,進行了類似中國的「國共合作」,指示其成立的「136部隊」,與抗日軍共同攜手對抗日寇。英政府始終提防抗日力量在抗戰結束後,會轉化為抗英的力量,驅逐殖民主義的統治。

換句話說,英政府對南僑機工回國抗戰的行動,始終是耿耿於懷的。在英政府看來,機工的愛國抗日行動,有朝一日也會轉化為抗英行動。有鑑於此,對1000餘名復員機工,英政府是採取監視的態度。

這種局勢,造成複員機工回到僑居地之後,散居於各地。初期,居住在一些較大的城鎮的機工 ,還有互助會的組織,協助復員機工尋找職業,解決生活,照顧福利等活動。但是他們一般保持低調姿態,不張揚他們在滇緬公路上的事蹟。他們往往幹回老本行,默默地工作,結婚生子,成家立業,過著平靜的家庭生活。

AP_450326077
圖為著名的滇緬公路。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緊急法令的實施壓制了機工的歷史地位

英政府與馬共的「國共合作」對抗日軍,在戰爭結束後,就馬上撕破其猙獰面目,轉過來對付要爭取國家獨立的馬來亞共產黨及其武裝力量。

英政府在1948年6月頒布緊急法令,全國實施緊急狀態,大事逮捕馬共成員、退伍的抗日軍兵員、馬來民族主義運動者、左翼工團、進步師生等。此外,全國宵禁,把散居在郊區的華族村落居民,驅趕集中在所謂「新村」居住(其實是變相的集中營)。每天早上6點方可出村子,到橡膠園割膠,或到田地耕作,或到錫礦場勞作。傍晚6點以前必須回村,否則格殺不論。出村回村都得經過搜身,以避免攜帶食品、藥物、情報進出。在如此形勢地下,馬來亞共產黨遂率領人員退入森林,開展為期41年的武裝鬥爭(直至1989年雙方簽署和平協議,結束武裝鬥爭)。

從50年代到70年代的30多年武裝對峙時期,進步的左翼運動、反對政府施政行動,始終是敏感的問題。即便到馬來亞1957年獨立,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國家統治政權仍舊延續英政府的反共政策。

在這樣的白色恐怖局勢下,復員回來的機工,更是諱莫如深,不要講述他們在滇緬公路上的經歷。記者不敢訪問報導,文人也不想寫文章敘述。即使是對自己家人,大部分複員機工都三緘其口,不願多談他們的抗戰事蹟。而機工本身多半文化水平不高,不善於書寫文章記下經歷,因此也就沒有留下文稿。一些機工甚至到去世前夕,其子女方曉得父親的機工身份。

這就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南僑機工歷史空白的主要原因。在這期間,在華文報章寫一些史話點滴的吳志超老先生,偶爾也寫過零星的文章談及南僑機工的事蹟,但從未引起注意。南僑機工歷史在馬來西亞就如此被遺忘了60餘年。隨著老機工一個一個逝世離開人間,老一輩的華人也逐漸忘卻,年輕一代更是一無所知。 「南僑機工」變成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名詞。

a7ccfaebbf11b3b1d395a154bff4cecd
圖為檳城喬治市亞依淡「檳榔嶼華僑抗戰殉職機工罹難同胞紀念碑」,建於1951年11月11日。Photo Credit:劉道南

南僑機工歷史也是馬來西亞華族歷史的一部分

如果說南僑機工的歷史,在馬來西亞空白了半個世紀,主要原因是當年的白色恐怖局勢之外,那麼,次要原因就是華社對這段歷史的認識偏差。

南僑機工的時代背景是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那時寄居南洋的華人都是僑民。他們仍舊視中國是自己的祖國。當1931年日軍侵略東三省時,華僑就深感祖國被蹂躪分割,莫不痛心悲憤。及至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軍國主義大舉進攻神州大地,南京大屠殺的殘酷事實,華僑義憤填膺,深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響應南洋籌賑難民會的號召,熱心捐款,賑救祖國的行動之餘,1939年的「武漢合唱團」與「新中國合唱團」的義演,更激發華社民眾的憤慨。滿腔熱血的青年更是恨不得馬上回國奔赴抗戰前線。

當年華僑的祖國當然是中國。而機工奔赴的戰場主要在雲南的滇緬公路。當時的口號是「回國抗戰」。因此在潛意識裡,在觀念上,南僑機工就是為中國抗戰。有鑑於此,南僑機工的歷史,也自然被看成是中國抗戰歷史的一部分。

正是因為這種看法,後來馬來西亞華社普遍上,不認為機工史是馬來西亞華族歷史的一環。華社沒有將中國抗戰,看成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將中國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合起來。其實,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上運載軍事物資支援中國抗戰前線,其實同樣也在牽制著日軍在東南亞的戰場,支援著馬來亞人民的抗日戰爭。

我們建議,馬來西亞華文中學的歷史教科書必須重新重視南僑機工歷史的書寫,必須主動意識到將南僑機工歷史列入馬來西亞華族史,而進行史料蒐集與研究。

90f53174c8b10b5de26ec313b0fffe23
作者隨團拜訪中國雲南,走訪當年南僑機工走過的滇緬路,其中惠通橋為中國重慶國民政府抗日時期在大後方重要的運送物資管道。Photo Credit:劉道南

後記:

2007年,廈門華僑博物院陳毅明教授率領研究團隊到訪西馬來西亞,帶動馬來西亞搜尋南僑機工史料。我們受此感召,從那一年開始便專注於這悲壯的歷史考察與蒐集。

2010年,「追憶歷史,珍愛和平」訪問團到馬來西亞慰問健在老機工和機工後人。臨走時,團長湯曉梅女士委託我們為《南僑機工抗戰紀實(新馬篇)》一書收集馬來西亞尚健在的高齡機工的經歷及故事。於是我們夫婦倆就開始尋找機工或其後代並蒐集口述歷史。

這10年間。我們也多次到雲南考察歷史現場,到印尼及緬甸尋找機工的史蹟。在準備將多年的史料整理並編輯成系列書籍出版之際,劉道南老師卻在2019年因病離世,心願未了。

悲痛之餘,我開始把所有蒐集到的機工資料重新整理,在華研中心主任詹緣端先生及大將出版社的協助下,計劃將史料編輯成一套《道南文集》,在未來陸續出版,以實現我倆的共同願望。 ——盧觀英記

IMG_20170603_102904
圖為劉道南(中)、盧觀英(右)來台訪問曾在馬來亞抗戰的136部隊成員梁元明,梁元明是少數在二戰時期,被國民政府派到南洋戰場與盟軍抗日的通訊兵。Photo Credit:杜晉軒

本文獲馬來西亞隆雪華堂授權轉載,原標題為 《不讓馬來西亞南僑機工歷史留白文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转载自:關鍵評論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3218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