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联合国提出的主题是“职场瞬息万变,需赋权女性:到2030年,实现性别平等”。隆雪华堂妇女组主席黄玉珠表示以上主题带出了两个议题:第一是现在女性职场的问题与挑战;第二是无法享有劳动权益的女性,并呼吁大家深入探讨,寻求有效措施以改善女性多年来所面对的困境。

她表示近几年,女性的职场与劳动参与比例不断提高。相较于2010年46.8%的女性劳动参与,2015年已经上升至54.1%。同时,马来西亚的高层管理的女性比例也有所提升,比起其他发展国家(例如:香港与新加坡)都来得高。这是令人鼓舞的趋势,也显示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积极推动女性劳动参与的成果见证。

但是,有两个现象是值得关注的。首先,女生在马来西亚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64%以上,然而,这个统计却没相对应地反映在女性职场参与的比例上。简言之,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并没有投入到职场工作。

另外,在东亚国家(例如:日韩)的女性劳动参与数据图上会出现“M”字的双峰型曲线,说明女性投入职场的高峰期为大学毕业以后,以及40至50岁之间。可是,在马来西亚却只有单峰型的曲线图,意即大马女性投入职场高峰期是大学毕业至30岁初头的年龄阶段,在这之后,劳动率就一直往下跌,不再回升。这个统计说明女性离开职场与婚姻或生育年龄是同一个阶段,同时也指出女性一旦离开职场就很难二度就业,或者超过35岁以上的女性要投入职场的门槛变高。

不少研究与评论都指出这样的现象,其实还是与社会对传统性别角色期待与歧视有关。“女人是最佳的照顾者(caregiver)”这个“理所当然”的观念普遍存在于社会,因此女人往往必须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做出抉择,被迫或半强迫的情况下离开职场,回到家庭照顾孩子与老人。针对这个问题,不少国家与民间都尝试做出几项努力,包括:在保障雇佣权益下实施弹性工作政策、人性化的育婴假期、重返职场的培训计划、释放更多资源予人进行创业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界参照的。

第二层面是被劳动市场直接排除或剥削的女性社群,例如:外籍配偶、外籍帮佣、原住民女性、女性难民,这些在社会地位上都较为弱势的女性,其劳动权益往往被忽视。

外籍配偶无法享有正常的工作权利、虐待帮佣或过劳问题、原住民女性承载许多低阶、低收入、低技能的工作,还有许多女性从事着无偿的家务劳动,其实都无法享有平等的工作尊严与权益保障。

工作,让人有尊严,而女人透过经济独立,更能获得良好的自我实践,摆脱性别歧视与不公的枷锁。因此,如何针对不同年龄、族群、社经地位的女性需求,制定更友善的充权政策与机制,是政府与民间组织都需要共同努力,以落实赋权女性,实现男女平等的目标。3-new3-6mar-photo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