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0 《南洋商报》全国版
(槟城9日讯)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署理主席拿督骆育明指出,政府必须实践当初在建议华校改制时所许下的承诺,长年拨款资助国民型中学。
他说,由于校产属于董事会,官方都把国民型华文中学视为半津贴学校,但是回顾1961年,华校接受改制为国民型学校时,当时的政府其实是把国民型华文中学列为Sekolah Bantuan Modal Kerajaan。
他是于今日在“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的方向与远景”汇报交流研讨会致词时,这样指出。
该研讨会是由吴文宝校长主持,主讲人为韩江学院名誉校长拿督谢诗坚博士、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主席兼隆雪华堂会长陈友信主讲。
他表示,目前华教的发展正面对严峻的考验,急需关注也需要所有热爱华教的人士群策群力,共谋华教的千秋伟业,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必须厘清一个迷思,即是国民型华文中学的定位问题。
陈友信:全盘规划保中华文化
随着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博士透露教育部收到至少增建2间国民型华文中学的申请,马来西亚行动方略联盟主席兼隆雪华堂会长陈有信相信,增建国民型华文中学有望。
“复兴”国民型中学他要华社要争取增建国民型华文中学,并且也希望“国民型华文中学复原运动”能够尽快的开始。
陈友信说,华小进入国中的学生人数约有70%,在国中就读的华裔学生占了华裔中学人数达67.65%,因此增加国民型中学以便很多学生有机会在中华文化氛围的校园学习是迫切的。
“在教育部与华总的对话中,提及政府可增建国民型中学,这是令人鼓舞,但必须全盘规划,并贯彻与落实它。”
“根据改制国民型中学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国民型中学出现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并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根基没有得到保留与培植。”
15校华裔教师比例偏低
陈友信也说,学生起点指标共有两项,即是否限制华小生及华裔生的百分比。
整体而言,国民型中学的华裔生比例仍然非常高,然而没有限收华小生的学校,全国共有23所,占了调查总数的4成左右;而华裔教师比例最高的是北马及砂拉越地区,多数学校介于40至60%,高于60%的学校共有18所,低于40%的则有15所。所以这15所学校应该加以关注,主要分布于中南马,东海岸及沙巴。
“根据教总和校长理事会的调查中显示,在69所国民中学中,有40所面对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
谢诗坚:20%校长不谙中文 国民型中学恐“和平演变”
韩江学院名誉校长拿督谢诗坚博士指出,国民型中学的最大隐忧是在不知不觉或后知后觉下,被“和平演变”,因此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如何发挥作用就看当下有多少权威和影响力。
“目前我国有20%不谙中文的校长掌校国民型中学,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政治手段,发挥影响力来改变国民型中学的命运!”
修正大蓝图保障华教
他强调,马来西亚绝对不能使到华文教育失声和失色,政府的《教育大蓝图》(2013-2025)的修正以保障华文教育的地位与前途如国际学校,这就必须对教育法令修改。
他说,在1959年8月7日,雪州董联会在主席陈济谋主持下,一致通过接纳董事会修正章程,要点包括:管委3名代表,应由董事会推荐,呈请地方教育局委任,现有各校所制定赞助人选举机制可以照旧使用,只需报名教育局,赞助人已不能起举足轻重作用。
转载自:《南洋商报》全国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