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适耕庄育群国民型中学16名学生拒绝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报考华文的风波,林连玉基金与隆雪华堂文教委员会呼吁各造追究问题核心,对症下药解决校方和家长之间的争端。

我们认为,追根究底是历年华文科目A+成绩的比率不合理地偏低,导致学生和家长拒绝报考华文科。我们促请家长和华教组织站在同一阵线,要求教育部纠正弊端,才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根据我国考试局的资料,2009年大马教育文凭各语文科目的A+成绩比率分别是马来文9.0%,英文3.0%,淡米尔文2.9%,而华文科只有区区0.2%!

教总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曾在2010年国民型中学华文班概况报告(第七页)指出,“比起其他语文科,考生在华文科考获A+的成绩确实是非常偏低的。事实上,就连华文老师也对此感到费解,因为根据他们对学生的了解,很多学生应该都可以考获A等,但成绩公布后,却往往出乎意料。”

我们认为育群国民型中学风波只是冰山一角,华社必须采取积极态度解决之,否则国中和国民型中学的学生和家长对华文科将不免持着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只有从源头解决问题,才能避免育群风波一再重演。

我们认同育群国民型中学前董事长郑庆和先生的看法,即:华教组织应矛头一致,要求考试局正视这个问题,而非劝说学生报考或劝请转校,否则不但无法根治问题,更加剧华教运动内部—华教组织、校方、家长—的分裂。

无论如何,我们重申,华社应该避免过于以功利角度看待华文科目,以考试为理由放弃学习母语和传承文化的思想是令人遗憾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