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8月10日(星期二)
时间:晚上8时
地点:隆雪华堂楼上讲堂

联办单位:“杨伟光后援会”、隆雪华堂民权委员会、《独立新闻在线》

主讲人:
1)饶兆颖(“杨伟光后援会”协调员)
2)唐南发(时事评论人)
3)郑庭河(宗教学者)
4)杨宗澧(台湾废除死刑推动联盟执委)

死刑存废是人类社会争论已久的问题。东方社会一直以来有着“杀人偿命”的观念,遇到罪贯满盈的罪犯,若未被判决死刑,实难杜绝民众的悠悠众口。这也显示,一般庶民对于重大犯罪行为的恐惧,认为无死刑可能引发犯罪者的侥幸心理而增添恶行,且失社会公道。

自从“杨伟光后援会”发起10万人签名签名与醒觉运动,这项死囚案成为近来最多人讨论的话题。基于对生命的珍惜,争辩死刑存废,悲悯之心当然可以理解;但值此时刻,从维护法治的立场计议,如何在法理和人道面上对死刑问题深入讨论,恐怕与依恃个人信仰或声援救济同样重要。

一国治安不靖,应该溯其根源,政府施政与政策偏差等等,恐怕都是推卸不了的理由,如果光只想由刑罚着眼,恐怕只见其枝末,而忘其本干也。唯死刑争议待厘清者众,任何论者均不应忽略这个事实便骤下结论。

当提出以人道主义或法治文明的角度来评判这种刑罚的同时,也应想想靠着公权力杀一儆百时,是否真正的能够造就成一个安和乐利的社会?

这场讲座,将从声援杨伟光运动之缘起与进展谈起,接着回顾新马两国的死刑历史,比较国际社会对死刑之争论,以及从宗教、社会学的观点剖析死刑,同时也参考谈台湾社会对死刑存废之争辩与废死推动联盟的运动经验。

欢迎各界出席讨论,任何疑问,请洽隆雪华堂秘书处谢先生03-22746645。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