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阿都拉上台允诺听真话推动革新,但并未实际纠正和废止过去压制性的举措与体制;而近期爆发政治强人与当权者的政争,使得社会对体制正义的吁求苏醒,因此民权委员会认为检讨过去民主黑暗期的时刻已经到来。唯有如此,马来西亚这个新兴的国家与人民才能变得成熟。

政府在1987年茅草行动中扣押了106名政党人士和社运工作者,其中扣留最久的近一年半。政府援引《内部安全法令》扣留他们,却始终未能提出他们危害国家安全的证据加以提控,说明当时国家机构已被滥用来进行政治迫害。同时,英文报《星报》、中文报《星洲日报》、马来文《祖国日报》(Watan) 也被关闭。1988年,马哈迪政府修宪,删除了联邦宪法121(1)条款中“司法权”字眼,爆发司法危机争议。随后,最高法院院长沙烈阿巴斯、最高法院法官旺苏莱曼及佘锦成被革职,导致司法独立严重受挫。

上述事件严重侵害司法独立、法治、人权,导致民主体制的权力制衡机制受破坏,为以后的压制性体制种下祸根。这些恶果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的政争,直接地暴露出来,导致马来西亚民主倒退。

今天,我们正处在走向民主化的十字路口。正因为威权的阴影仍在徘徊,检验和纠正过去的历史错误,正是告别黑暗过去,打造阳光未来的第一步。本国所有世代有权利知道上述两大事件的真相,到底国家机构如何滥用自己的权力,法治如何沦为行政权力的附庸。我们必须会诊这些病症,以便厘清真相、恢复正义、治愈伤口和避免再犯。所有国家滥权的受害者及其家属,不管在世与否,都有权利争取正义,正义或许被迭延,但不能被否认。

民权委员会呼吁启动转型正义之讨论。所谓转型正义就是指社会体制在面临更自由民主开放的根本改变中,社会成员提出厘清、补偿、纠正过去威权体制所造成的压制性伤害。因此成立“真相调查委员会”是当前急务。如果首相阿都拉能够勇于和马哈迪时代的压制性体制划清界线,放下历史包袱,那么他和马哈迪的斗争就不止是个人之争,而带有终结强人体制的历史性意义。

隆雪华堂民权委员会主席
谢春荣 谨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