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场教育论坛「体制內外看教育,我们想改变什么?」,我们探讨了现今体制内教育所存在的弊病。其中我国华小超量的作业簿、课后补习班、电脑班强制收费和老师体罚学生等,积弊已久。这些积弊让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都承受巨大的压力,我们不得不省思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有意义的吗?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现象?

而第二场教育论坛「什么是教育–从根本谈起」,我们则继续追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现今教育体制下,学习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为此我们放弃去思考让教育更多元的机会,只敢用规定内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使得他们相异的个性与才能无形中被抹杀。

在第二场教育论坛,主讲人之一何智强先生曾提出了体制教育以外的选择,即“自主学习”和“社区共学”。惟当时因为时间关系,未能更深入说明。这次适逢台湾人文展赋基金会的陈清枝老师访问马来西亚,我们特邀请了陈老师开设讲座,为大家分享他长达三十余年对体制外教育的实践。“体制外教育”在国外行之有年,但在马来西亚还是一项很崭新的概念。它有别于传统教育,是个人或非民间组织基于自身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自行组织机构或在家施行的教育。它不限于固定的学习区域,在课程与师资的安排、施教与学习的方式都与传统学校教育有所差异。因此有别于老师的单一教授,学生的自主与家长的配合是与前者相提并重的。

本次的演讲主题为“台湾体制外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出席。若有其他疑问,请联络隆雪华堂秘书处郑先生(03-22746645)

 

*陈清枝老师简介

台湾宜兰县三星人。西元1955年生。一位教育工作者,曾在体制内的学校服务十三年,因为受《夏山学校》和《爱弥儿》的感动,于民国七十三年筹资创办宜兰森林小学,为了全心奉献于「适性教育」,于民国七十八年辞去体制内正式教师一职。民国九十二年接办宜兰县公办民营人文国中小,担任过副校长、主任及级任教师,2016年8月1日接任校长。现担任人文展赋教育基金会副董事长。

终生奉献于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教育,曾荣获宜兰县优良教师、优秀青年奖、台湾省社会教育有功人员奖,与社会大学第一届十大企划奖得主(森林小学企划案)。除了长期关心体制外教育的发展,作者也力挺台湾自然与生态教育,不只持续开设自然写作与生态观察等相关课程,也曾担任荒野保护协会宜兰分会创会会长。著作有《森林里的实验学校》(1997年)、《自然教室》(2003年)、《九股山下的传奇》(2014年)、《适性教育在人文》(2014年)……等四十余本体制外教育与自然生态教学之作品。现投入实验学校企划顾问工作,以及语文教育之推广工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