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16年12月3日(星期六)至4日(星期日)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6時
主題:「創新與跨越:重塑文化的想像力」
主辦:吉隆坡暨雪蘭莪中華大會堂(隆雪華堂)
地點:隆雪華堂一樓講堂(No.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Malaysia)
支持單位:雪蘭莪州政府
贊助單位: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緣起】
上世紀七十年代,馬來西亞政府陸續推動一系列打造「國族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及教育政策,激起華人社會的憂患意識和文化危機感。為了回應官方單元政策,民間以文化運動對抗國家文化霸權。1983年,全馬十五華團在檳城舉辦全國華人文化大會,催生華人文化節。透過文化自強活動,展現多元文化特色,向政府提呈《國家文化備忘錄》,主張多元的國家文化內涵。
華人文化節經由再現傳統文化的儀式與符號,積極建構族群文化共識。惟九十年代後,不少華團逐漸被協誘收編,原有的文化抗爭變成歌舞昇平,活動內容缺乏想像與包容,無法反映華社內部的多元特色。加上歷來在「對抗霸權」的大纛下,往往忽略文化本身的複雜與異質性,文化運動流於口號、工具化,難以持續深化論述,只能被動地回應局勢挑戰。
本次研討會是第33屆全國華人文化節的其中一項重點活動,以「創新與跨越:重塑文化的想像力」為主題,重新探討馬來西亞至今的國族論述、文化治理、族群認同、社區傳播、文化保育、民俗信仰等跨領域多元議題。我們期望是次研討會,能夠成為知識介入社會議題的場域,針對社會各種文化現象,以一種與社會保持知識距離但並不疏離的學術態度,展示知識人對當前文化政治和價值取向的分析、批評和反省。
【宗旨】
一、回顧與檢討1983年《國家文化備忘錄》,透過學術研究創新,鼓勵對話與交流,回應社會發展脈動。
二、增進對不同族群文化的尊重與理解,促進族群和諧與多元文化發展。
【活動內容】
一、主題演講:
(1)題目:人類社群中的邊界與邊界跨越
主講:王明珂(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主持:鄭庭河(馬來亞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
(2)題目:國家、民主與海外華人:以馬來西亞為例
主講:陳志明(中國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系特聘教授)
主持:饒兆斌(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副所長)
二、論文發表:
共有十六篇來自國內外的論文發表,分成六組,分別是:認同政治、文化想像、文史變遷、認同建構、語言政治、文化治理。詳細內容,請下載會議議程。
三、圓桌論壇:
邀請跨族群的非政府組織代表、社區文化工作者、表演藝術工作者,就「多元社會與跨族群想像」、「從文化保存到文化行動」兩項主題,分享實務經驗,交換論述的倡議與實踐省思。
【報名資訊】
一、費用(含膳食及會議論文集):RM50(在籍學生)、RM100(公眾人士)
二、請下載報名表格。
三、報名及繳費方式:
(1)隆雪華堂帳號戶名:The KL & Selangor Chinese Assembly Hall,銀行帳號:Public Bank 3179679034
(2)保留轉帳或匯款收據,連同報名表格,注明「報名參加文化節學術研討會」,電郵([email protected])或傳真至03-2272 4089,以茲證明、確認。
(3)前來本堂填表報名、付費。
報名截止日期:2016年11月18日(星期五)。任何詢問,請洽隆雪華堂秘書處本堂(謝先生 03-2274 6645)。本活動如有任何變動,將於本堂網頁及臉書公布,不另行通知。
【2016年10月26日新聞發佈會】左起:學術研討會籌委會副主席童敏薇、主席鄭淑娟、隆雪華堂會長拿督翁清玉、執行長陳亞才。
[/av_textblock]
[av_fullscreen size=’extra_large’ animation=’slide’ autoplay=’false’ interval=’5′ control_lay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