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公民社会奖获提名的团体与个人,包括:万挠反对焚化炉连线(JRTI)、大马聋人权益与福利倡导组织 (DAWN)、缅甸克钦族难民学习中心 (Kachin Refugee Learning Centre) 、赵明福胞妹赵丽兰、大马超越国界(Beyond Borders Malaysia)创办人玛希(Mahi Ramakrishnan)、婆罗洲之友(Borneo Komrad)、卡达山杜顺语言基金会(Kadazandusun Language Foundation)、沙巴社区联盟组织(PACOS Trust)、心理病患民主团结联盟(SIUMAN Collective)、社会主义党(PSM)主席杰亚古玛医生(Dr. Michael Jeyakumar Devaraj)。

第一位得奖者:社会主义党(PSM)主席杰亚古玛医生(Dr. Michael Jeyakumar Devaraj)
提名人:叶兴隆
得奖理由:再也古玛医生数十年来始终坚持为社会正义而奋斗,无论是在基层、街头抗议,还是在国会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他是多个重要组织的共同创办人,包括成立 Kalvikkhuzu(1980 年代在怡保为贫困学生提供教育)、阿莱卡 Alaigai(在双溪大年致力捍卫工人权益)。他关注的议题涵盖反对医疗系统私营化、争取最低工资及其增长,反对消费税(GST)、自由贸易协定(FTA)、内安法令(ISA)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
2011 年,再也古玛医生以紧急法令被扣留。然而,他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作为马来西亚社会主义党(PSM)领导者的角色。他多年致力于为边缘化及贫困群体争取权益,展现了非凡的领导力与无私奉献。作为一位谦逊而敬业的领袖,再也古玛医生影响了社会,推动了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变革。
第二位得奖者:婆罗洲之友(Borneo Komrad)
提名人:Zikri Rahman
得奖理由:婆罗洲之友由文化工作者和教育倡导者组成,通过多元创意推动一系列社会倡议,包括手艺品、出版(如书籍和丝网印刷)、摄影和影像记录,并与社区保持紧密合作。作为一个独立学生组织,婆罗洲之友如今已发展壮大,包括有马来半岛的倡导者。其组织也创立了“另类学校”(Sekolah Alternatif)专注于为沙巴无国籍儿童提供基本教育,解决文盲问题。
婆罗洲之友是“走入基层”的典范。其组织的理念、工作模式以及社会实践扎根于当地社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其组织坚持与边缘化群体携手合作,为社会正义与教育平等而努力。
第三位得奖者:大马聋人权益与福利倡导组织 (DAWN)
提名人:张嘉恩
得奖理由:DAWN 致力于为聋人群体争取权益,以聋人个体的奉献精神为核心,默默提供支持、教育及倡导服务,并也呼吁马来西亚遵守我国已签署 16 年与批准 14 年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其中一项备受瞩目的行动是为聋哑电子召车司机黄荣强被殴打提供支持。尽管这起案件已在法庭审理,但希望通过这一奖项,为 DAWN在为聋人争取正义的努力中注入更多动力,继续推动社会公平与包容。